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敏捷开发扫盲篇
阅读量:4185 次
发布时间:2019-05-26

本文共 2984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9 分钟。

在90年代末期,传统软件开发的方式因为其繁杂的过程,以及对文档的过于严格的要求,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效率下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重型化危机”。因为这一原因,人们开始反思传统方法的利弊,并对其弊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敏捷方法。

2001年2月,由Martin Fowler,Jim Highsmith等17位软件开发专家起草的敏捷宣言发表,敏捷联盟成立。敏捷开发作为一种新的方法正式诞生。敏捷宣言中所表述的价值观分为四个方面:

(1)个体和互动 高于 流程和工具

(2)工作的软件 高于 详尽的文档
(3)客户合作 高于 合同谈判
(4)响应变化 高于 遵循计划

同时敏捷宣言还包括12条原则。这十二条原则是以上四条主要的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总体来说,敏捷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软件工程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加注重人的因素。不再把开发者当作一个物化的,投入多少时间可以完成相应数量代码的代码开发机器;而是注重开发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同时因为增加了交流和协作使得开发的项目更加灵活和易于修改。

什么是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是指以人为核心、迭代、循环渐进的开发方法。

敏捷开发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开发方法,也是一种项目流程,会让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定一步一步完成项目,但是在这个项目流程中主要驱动是人,采用迭代式开发。

如何理解?

敏捷开发以人为核心主要在于,瀑布开发模式是以文档为驱动的,在开发过程中书写大量文档,开发人员根据需求文档进行开发,一切以文档为依据。
而敏捷开发只需要写必要的文档,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人的交流为核心。

关于瀑布式开发:

传统的瀑布式开发,也就是从需求到设计,从设计到编码,从编码到测试,从测试到提交大概这样的流程,要求每一个开发阶段都要做到最好。特别是前期阶段,设计的越完美,提交后的成本损失就越少。

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在瀑布模型中,软件开发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当前活动接受上一项活动的工作结果,实施完成所需的工作内容。当前活动的工作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如验证通过,则该结果作为下一项活动的输入,继续进行下一项活动,否则返回修改。

瀑布模型优点是严格遵循预先计划的步骤顺序进行,一切按部就班比较严谨。

  
关于迭代开发:
迭代式开发则是有很多个很多个瀑布式开发的过程组成,其成果是一个可执行产品的一个版本,是最总系统系统产品的一个子集。通过多次迭代连续增加和精化系统,在每个迭代过程中逐步增加信息,进行细化。每次迭代多选择目前对风险影响最大的使用实例进行,以分解和降低风险。

迭代式开发也被称作迭代增量式开发或迭代进化式开发,是一种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相反的软件开发过程,它弥补了传统开发方式中的一些弱点,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生产率。

在迭代式开发方法中,整个开发工作被组织为一系列的短小的、固定长度(如3周)的小项目,被称为一系列的迭代。每一次迭代都包括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采用这种方法,开发工作可以在需求被完整地确定之前启动,并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的开发工作。再通过客户的反馈来细化需求,并开始新一轮的迭代。

关于Scrum和XP

前面说了敏捷它是一种指导思想或开发方式,但是它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流程进行开发,而Scrum和XP就是敏捷开发的具体方式了,你可以采用Scrum方式也可以采用XP方式。

Scrum和XP的区别是,Scrum偏重于过程,XP则偏重于实践,但是实际中,两者是结合一起应用的。

敏捷过程模型的一个实例:极限编程

敏捷过程作为一种开发过程模型,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可以应用到实际中的编程方法。这里介绍一种应用的比较广泛的开发方法,极限编程,来具体体现一些敏捷开发过程的特点。

极限编程过程分为策划、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

(1)策划阶段
首先在策划阶段,用户和开发这进行交流,开发者总结出一系列“用户故事”,描述软件某一部分功能。之后客户对这些功能进行优先级排序,xp团队评估每一个故事的成本。之后客户和xp团队共同决定在开发的下一个版本中将会新增哪些功能。而在版本不断的迭代的过程中,会进行很多次这样的策划过程,每一次客户都可以根据已有的功能来决定是否要新增一些功能,以及要新增哪些功能。

(2)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开发人员会根据用户故事,提出这些用户故事的实现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遵循简洁的原则,也就是尽量使用简介的表述而不是复杂的表述。而设计的另一个方面则是重构,重构是一种通过不改变代码的外部功能的情况下改变软件模块的内部结构从而优化软件系统的功能的过程。这是一种改进代码的设计。

在设计的这两个层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在xp开发过程中,设计和开发是同步进行的。我们在不断实现开始设计的过程中,同时要对到吗进行优化也就是重新设计。这样,大大的增强了整个软件开发的适应性,而不是始终刻板的实现最开始的第一版设计。

(3)编码阶段

xp开发的第一件任务不是直接对初步的设计和用户故事进行编码,而是针对这些设计全力开发单元测试。完成了单元测试也就确定了开发者要实现的所有功能。这样开发者就只需要全力通过单元测试,而不必在实现什么功能上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这正体现了敏捷开发的以测试驱动的特点。

而在敏捷开发中,很重要的一个提高效率的方式就是结对编程。在结对编程的过程中,两个开发者共用一台电脑,并各有分工。其中一个人进行实际的编码实现,另一个人在旁边考虑代码在宏观上该如何实现,比如针对什么功能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算法。这样,在编码者工作遇到问题时,两个人交换位置。这时在旁边思考的人更有可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结对编程的形式不必拘泥于什么规矩。关键在于,两个人共同开发的过程中,两个人的交流可以使得大部分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解决。并且,因为两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在进行编程这一项比较疲惫的工作,另一个人较为轻松,这样可以保证开发效率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状态。

(4)测试阶段

每一个模块都通过自己的单元测试之后,开发者会将所有的模块集成到一起进行测试。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每一模块在最近一次改动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避免一些兼容性问题。每一次改动一点小问题要比等到最后一次集中修改所有问题要容易得多。

敏捷开发与传统开发方法的比较

优势:

敏捷开发高适应性,以人为本的特性、轻量级的开发方式、及测试为驱动代替以文档为驱动,使得项目流程更加灵活、易于修改,并且更加充分的利用了每个开发者的优势,调动了每个人的工作热情。

劣势:

与传统开发相比,敏捷开发的最主要的劣势在于敏捷开发欢迎新的需求,而在每次新的需求产生时都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大幅度的修改。因为开发者在开发上一个版本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以后的优化将要如何进行。这样的开发方式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并不一定总是有效的。

而另一个方面,敏捷开发因为缺乏很多在敏捷开发中被认为“不重要”的文档,这样在一个大型项目比如一个操作系统开发的时候,由于其项目周期很长,所以很难保证开发的人员不更换,而没有文档就会造成在交接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困难。

转载地址:http://nxuoi.baihongyu.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IP协议详解
查看>>
kafka:sync、async以及oneway 几种发送消息模式
查看>>
Kafka中关于 消息的“顺序消费”讨论
查看>>
Rocketmq原理&最佳实践
查看>>
kafka 分区 leader 选举机制原理
查看>>
使用import scope解决maven继承(单)问题
查看>>
Java注解
查看>>
Mysql 表备份 & update的字段来自另一张表
查看>>
深入理解Java类加载器(ClassLoader)
查看>>
虚拟机类加载机制和new对象的过程
查看>>
自定义类加载器与spring的集成
查看>>
理解Java ClassLoader机制
查看>>
SpringBoot AOP 拦截器 Aspect
查看>>
@Aspect 注解使用详解
查看>>
@RequestMapping使用须知
查看>>
guava multiMap 与 ListMultiMap
查看>>
maven 打包时动态替换properties资源文件中的配置值
查看>>
mysql ON DUPLICATE KEY UPDATE重复插入时更新
查看>>
[Git高级教程(二)] 远程仓库版本回退方法
查看>>
git reset与checkout异同点
查看>>